友誼與愛情的深思|《一本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》

友誼與愛情的深思|《一本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》
cover_一本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

我們都希望能夠被愛,也希望能夠好好去愛。然而,當我們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時,常常因為急躁或缺乏理解,忽略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與觀點。這篇文章將從友誼與愛情兩個角度出發,探討人際關係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法,並分享一些能讓我們更理解彼此的觀點。

友誼:理解與接納的藝術

1. 我們以為他人的想法應該跟我們一樣

友誼中常見的一個誤區,是認為對方應該以我們的方式來維繫關係。例如,當一位老朋友去了其他城市工作後,回應我們訊息的頻率降低時,我們可能會覺得被冷落,甚至懷疑友情的價值。但事實上,對方可能只是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與生活高度重疊的新朋友身上,而這並不代表他不在乎我們。

類似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旅遊中。有些人喜歡緊湊的行程,一天跑三個景點;而有些人則偏好悠閒的步調,睡到自然醒再出門吃美食。這些差異並無對錯,但如果我們堅持自己的方式才是正確的,就容易對朋友產生不必要的抱怨。

2. 友誼是一面鏡子

我們的朋友和社群,往往反映出我們是怎樣的人。如果我們總是壓抑真實的自己,只為迎合他人,就無法真正了解自己。而當我們表現出真實的自我時,雖然可能會失去一些朋友,但最終留下的,會是那些真正接受我們的人。

3. 結束一段關係不等於壞人

在友情中,難免會遇到一些讓我們感到委屈的朋友,例如那些只在需要我們時才聯絡的「垃圾桶朋友」。這種關係可能讓我們感到不平衡甚至被利用,但如果我們學會將自己的幸福擺在第一位,適時地拒絕或結束這段關係,反而能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去經營真正值得的友誼。


愛情:從選擇到經營

1. 不要用購物的心態挑選伴侶

現代人常用挑選商品的方式來挑伴侶,列出一堆條件,例如身高、學歷、收入,甚至星座或MBTI。如果對方不符合這些條件,就直接刷掉。然而,愛情並不是購物,外在條件並不能保證一段關係的穩定與幸福。

心理學家貝瑞曾做過一個實驗,發現選擇越多,滿意度反而越低。這是因為我們在選擇後,往往會透過投入與承諾來增加對選擇的滿意度。在愛情中也是如此,真正讓我們滿意的,往往是我們在關係中付出的努力與共同創造的回憶。

2. 戀愛感與適合的伴侶

很多人會被那些讓自己「暈船」的人吸引,但這種戀愛感並不代表對方適合自己。依附理論指出,我們常從伴侶身上尋找小時候從照顧者那裡得到的感覺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逃避型人格的人,會特別容易愛上那些忽冷忽熱的人,因為這種感覺讓他們回到熟悉的模式。

然而,真正適合的伴侶,應該是能讓我們感到輕鬆、有話聊,並且在人生觀、價值觀上相契合的人。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在感情中總是重複某種失敗的模式,那麼問題可能不在對方,而是在我們自己。

3. 爭吵時看見對方的感受

愛情中難免會有爭吵,但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看見對方的感受。例如,當一方因為遲到而焦慮時,與其責備對方,不如表達自己的感受:「我很焦慮,因為我爸不喜歡別人遲到。」這樣的表達方式,比「你讓我很焦慮」更容易讓對方理解,並且減少衝突。


改變自己,影響他人

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於《一本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》。雖然書名看似是要我們推薦給朋友或伴侶,但作者的真正用意,是希望我們自己來閱讀,因為改變別人很難,但改變自己卻是可行的。而當我們改變了自己的行為與態度,往往能影響他人對待我們的方式。

例如,當我們意識到「每個人都在做當下他們認為最好的選擇」,我們就能更包容地看待他人的行為,而不再急於批評或指責。這份理解,能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更加自在,也更容易與他人建立真正的連結。

友誼與愛情,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課題。我們需要學會尊重每個人的不同,並在關係中找到自己的定位。最重要的是,將自己的幸福擺在第一位,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,才能吸引到更好的人與我們同行。

我是Vincent,我們下次見。


觀看影片YouTube連結
收聽音頻Podcast連結

商業合作可以寫信至: readrwork@gmail.com  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,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,謝謝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