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麼吃,啟動人類不會胖的機制?|《美味陷阱》

怎麼吃,啟動人類不會胖的機制?|《美味陷阱》
cover_美味陷阱

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這本書叫做《美味陷阱》(The Dorito Effect)。這本書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觀點:其實每個生物該怎麼吃最健康、不會胖的方式,早就寫在我們的基因裡面了,只是人工製造的食品正在破壞這個機制。

安哥拉山羊的飲食智慧

讓我們先從一個有趣的例子開始 - 安哥拉山羊。這種山羊是土耳其的原生種,因為羊毛質量好,在1950年代還被印在土耳其硬幣上呢!

科學家觀察發現這些山羊有幾個特別的飲食習慣:

  1. 即使有整座山的食物,牠們也不會吃太多
  2. 會按照順序進食:先吃多枝山欖葉,再吃灌木蒿
  3. 在食物匱乏時,會去吃木鼠的巢穴(因為尿液中的氨可以轉換成蛋白質)
  4. 不吃嫩葉(因為毒素含量較高)

科學家深入研究後發現:

  • 多枝山欖葉含有單寧,吃太多會讓山羊生病
  • 灌木蒿含有萜烯,過量會導致癲癇
  • 按照特定順序進食可以降低整體毒素

人類也有飲食智慧

山羊的實驗顯示一種天生的飲食智慧。那人類是否也有這樣的智慧呢?1939年,芝加哥小兒科醫生克拉拉做了一個大膽的實驗。他找來15位6-11個月大、從未吃過精緻食物的嬰兒,讓他們自由選擇30多種天然食物。結果發現:

  • 前兩週會嘗試各種食物
  • 之後發展出個人偏好
  • 偏好會突然改變
  • 最終每個嬰兒攝取的營養都很均衡

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胖?

既然我們都有這樣的飲食智慧,為什麼現代人反而越來越胖呢?這就要談到"多力多滋效應"了。1964年,多力多滋推出時只有烤玉米口味,銷售慘淡。但在魏斯特持續開發新口味後,這個品牌為公司賺進超過100億美金。

他的成功關鍵在於:

  1. 把食物變成純粹的"味道載體"
  2. 透過調味料創造各種風味

這個概念後來擴散到全球食品業,加上:

  • 稀釋效應:現代農作物和肉類的營養和味道都變淡了
  • 過度調味:用人工調味料彌補原本味道的缺失
  • 基因配種和高熱量飼料:讓動物快速長大但營養價值降低

我們能做什麼?

  1. 盡量選擇原型食物
  2. 購買草飼或穀飼的肉品
  3. 選擇有放養認證的雞肉
  4. 挑選調味料較少的食品
  5. 光顧敢提供低調味餐點的餐廳
  6. 吃"奶奶認為是食物"的食物

最後,我認為吃東西不只是補充營養,也是一種紓壓方式。

我們不需要完全放棄美食帶來的快樂,但可以做些小改變,比如與其買速食炸雞,不如自己動手做;出門吃飯時,可以選擇低調味的餐廳。這樣既能享受美食,又能維持健康。

我是Vincent,我們下次見。

觀看影片YouTube連結
收聽音頻Podcast連結

商業合作可以寫信至: readrwork@gmail.com  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,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,謝謝拉